遊戲最後在XBOX上的樣子
話說2000年的時候,我跟大宇資訊合資成立了一家遊戲公司,當時我們打算開發一款3D的連線動作遊戲,可以讓最多八個人在場上戰鬥。遊戲除了死鬥模式還有組隊推塔模式,其實有點像現在的DOTA或LOL,但是沒有小兵只有英雄。當初設定的目標還包含一個遊戲編輯器,可以讓玩家自製地圖,甚至是自訂英雄外型及招式。在2000年時這是個相當大的目標,要知道那時候上的了檯面的的引擎就只有Quake3跟Unreal,而那時引擎授權價格都要上千萬,我們當然沒錢買只能自己研發。以一個六人團隊要同時研發遊戲加上引擎還有編輯器,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,而如果還只有一位工程師,那根本就是自殺啊 :)
當年做的推塔地圖之一 |
在2000年的時候,想要做3D遊戲的人沒有足夠的資金就只能自己開發引擎了。不過由於我在前幾份工作中都一直在做建構3D引擎的工作,加上我下班後都有在維護自己的一個圖形引擎,這部分倒不是太大的問題。2000年的時候繪圖加速卡才開開始流行,D3D也不是那麼成熟,許多大作都是用OpenGL來當作繪圖API,尤其那時受John Carmack跟Chris Hecker這些大神影響很深,所以其實我一開始遊戲引擎也是採用OpenGL作為繪圖API。另一個影響則是我決定整個引擎採用C來撰寫而不是C++,因為除了JC跟CH大力鼓吹用C比C++有效率外,另一個因素是我前一個Dreamcast的引擎使用了SEGA的SDK但它卻沒有很完整的支援C++,所以到最後整個遊戲、引擎以及編輯器都是用C寫出來的,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超猛的 XD 更猛的是因為用C所以無法使用MFC,結果整個編輯器是用Windows SDK硬幹出來的.....
特效編輯(包含碰撞範圍設定) |
Windows SDK硬幹出來的遊戲編輯器 |
另一個問題則是角色動作了,在那個年代,bone&skin還是非常神秘而且高技術的東西。遊戲通常都使用segment animation。即使是Quake 3跟Unreal用的也是vertex animation而已。但是對FPS這種動作量很少的遊戲vertex animation不是問題,但像我們這種遊戲角色有許多招式的動作遊戲就是個大問題了。所以那時我決定要自己搞定bone&skin的東西。這不單是要了解bone&skin的運作原理,還必須要瞭解到bone&skin的資料在3ds max這類軟體中是怎麼被運算跟儲存的,也必須要了解這些軟體中animation key的原理跟運作方式,然後還要寫出exporter將必要的資料輸出。結果這部分花了好幾個月才完全搞定。
角色編輯 |
3ds Max 中的Preview Plug-in |
結果好像一篇文章寫不完.... 這次先到此為止,下一篇再繼續,keep tuned :)